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基于大单元设计的《七律·长征》

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基于大单元设计的《七律·长征》

ID:22670365

大小:511.17 KB

页数:8页

发布时间:2023-09-02 15:25:06

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基于大单元设计的《七律·长征》_第1页
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基于大单元设计的《七律·长征》_第2页
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基于大单元设计的《七律·长征》_第3页
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基于大单元设计的《七律·长征》_第4页
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基于大单元设计的《七律·长征》_第5页
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基于大单元设计的《七律·长征》_第6页
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基于大单元设计的《七律·长征》_第7页
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基于大单元设计的《七律·长征》_第8页
资源描述:

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基于大单元设计的《七律·长征》一、文本教学解读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结合单元内容和语文要素,学生在单元学习中需要理解的两个大概念。大概念一:重温革命岁月,可以培养爱国情怀。大概念二: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可以更好的表现场面的特点。单元核心学习任务设计为定格 “精彩瞬间”活动分享。本文作为单元内的一篇精读课文,重点是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问题驱动,通过抓关键字词,借助资料,想象画面,定格“精彩瞬间”,体会诗句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七律·长征》是革命家毛泽东创作的一首革|命诗歌,革命诗歌主要指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革命家所写的反映时代变化,抒发革命情怀,表现革命意志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长征。他们历尽艰险,跋山涉水,穿越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四川等十几个省份,最后顺利到达了目的地。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如今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恢弘的诗作。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里千山只等闲”语言直白,语气豪迈地赞美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其中“不怕”二字以坚定不移的语气,铿锵有力的语态表现了红军面对长征中的千难万险,毫不退缩,勇敢顽强。“万水千山”的所指与平时我们所说的“千山万水”含义不同,这里是指一座座山,一条条河的险阻与艰难。“等闲”意为“平常”,我们平日常说的“等闲之辈”就是“平常人”的意思,在这里是指,红军把万水千山的险阻与艰难视若平常,与“不怕”前后呼应,表现出红军不畏险阻的英雄形象以及他们乐观主义的革命精神。“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结合注释得知,“五岭|”具体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逶迤”意为道路蜿蜒曲折,“五岭逶迤”是红军长征途中艰难险阻的具体化,而“腾细浪”则是红军面临艰难险阻的态度,即把眼前绵延起伏的五岭山脉比作翻腾着的细小的波浪;“乌蒙磅礴”也是红军长征途中的险阻困境的具体化,但红军的态度是“走泥丸”,即使是面对高大的乌蒙山脉,他们也只看作是脚下滚动的小泥丸而已,突显了红军藐视一切困难险境的态度和决心。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诗句中包含了两个长征故事,分别是“巧夺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如果想要深入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搜集与这|两个长征故事相关的资料,感受“巧夺金沙江”时的喜悦,以及“飞夺泸定桥”时的悲壮,进而理解“暖”和“寒”所表达的情感——“暖”字表现的是战胜困难时的喜悦;“寒”字表现的是九死一生的悲壮。“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学生可以联系上面的四句诗体会,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围剿中杀出了一条血路,因此“更喜”,不仅如此,学生结合资料还能发现,红军翻越过岷山,进入陕北,就离胜利会使不远了,因此“三军过后尽开颜”,以此作结,使整首诗的乐观主义革命精神得到了进一步体现。从大单元教学设计角度看,《七律·长征》是单元核心任务的|一项学习资源,因此,教学时,以问题为驱动,如,你从诗中的这些美好中仿佛看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有助于把学生带入一个个画面,学生通过描述画面内容,更好地理解诗句意思和表达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补充与之相关的图片资料,定格“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彩瞬间。根据上述文本教学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如下:1.通过自主识字,会写“律、崖”等4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磅礴气势,熟读成诵。3.通过抓关键字词,借助资料,想象画面,定格“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彩瞬间,体会诗句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4.进一步运用第一单元学习的|“联想与想象”策略,加深对诗歌思想情感的理解。二、学习活动设计板块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任务驱动,新课导入。(1)缘题质疑,了解长征。从题目入手,结合历史背景,大致了解红军长征的目的和意义;出示长征路线图,了解长征经过的地方,整体感受“长征”二字的含义。(2)朗读课文,感知节奏。自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诗歌的节奏。2.借助注释,了解诗意。(1)小组合作,了解大意。小组合作学习,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大意。(2)问题驱动,交流分享。问题:整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有理有据地说明。学生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一总领句,从整体上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设计意图:革命诗歌呈现的历史画面定格在革命战争年代,与当下小学生距离遥远,结合历史背景,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结合资料理解诗句大意,是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自主完成的。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问题驱动,从整体上感知整首诗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板块二 结合诗句,联想感悟1.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学习任务:结合诗句,用思维导图或表格梳理长征的“难”和红军的“不怕难”,并讲一讲红军不怕难的故事。驱动问题:①从哪里|看出红军所面临的“难”以及“不怕难”的精神?圈画关键词,简单批注。②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都看到了哪些场面。 预设内容:(1)能体现红军长征“难”以及“不怕难”的具体诗句信息如下:①“五岭逶迤”“乌蒙磅礴”原本是极言山之高大蜿蜒,可作者笔锋一转,这险峻的山,在红军看来,却不过是“腾细浪”“走泥丸”,即奔腾着的细小的波浪,和脚下滚动的小泥丸而已。

5②“金沙水”“大渡桥”是指红军读过金沙江和大渡河两次事件,这两次事件在红军长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暖”字温馨喜悦,表现得是战胜困难的激动;“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的回味。③“更喜”承|接上文的“不怕”,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意。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尽开颜”写三军的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本文档共8页,下载后即可获取全部内容。
2、此文档《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基于大单元设计的《七律·长征》》由用户(丹乡武阿哥)提供并上传付费之前 请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进行举报或申诉。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音节日灵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裁前须认直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欧宝真人·(中国)科技有限公司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外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直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谨慎购买。
5、本站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文档提供

发布者:丹乡武阿哥

上传时间:2023-08-25 10:32:56

认证主体:周**(个人认证)

IP归属:四川省 陈所

相关标签

文档提供

发布者:丹乡武阿哥

上传时间:2023-08-25 10:32:56

认证主体:周**(个人认证)

IP归属:四川省 陈所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