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心得:读懂课程理念

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心得:读懂课程理念

ID:22668919

大小:19.34 KB

页数:9页

发布时间:2023-09-02 05:30:06

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心得:读懂课程理念_第1页
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心得:读懂课程理念_第2页
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心得:读懂课程理念_第3页
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心得:读懂课程理念_第4页
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心得:读懂课程理念_第5页
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心得:读懂课程理念_第6页
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心得:读懂课程理念_第7页
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心得:读懂课程理念_第8页
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心得:读懂课程理念_第9页
资源描述:

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心得:读懂课程理念读21世纪三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发现“课程性质”犹如从娃娃长成的胖小伙子,“课程理念”就像小女孩成了十八岁的姑娘,女大十八变,用五条全新的理念全方位、彻底地取代原来的“四条理念”。为什么课程理念变化那么大?因为社会在发展,理念必须要更新。为什么要把理念学好呢?因为理念不同,课堂不同!如果新课程标准的5大理念不能深刻理解,其课堂很有可能还是老课堂。所以,这5大相当重要的课程理念,是必须一条条理清楚、弄明白的。一、什么是理念?想弄清楚什么是课程理念,首先要弄懂什么是课程,什么是理念。关于“|课程”,这里不多说了,因为这20年来,这一探讨算是比较清楚了。但什么是理念,很有可能还是模糊不清的。我本人也只是认识这个词,让我清楚地解释,非常困难。什么是理念?字面的意思是理性的概念。打开《辞海》,“理念”有两条解释:一是“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二是“理论,观念。通常指思想。有时亦指表象或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辞海》1989版第1367页)。专家说,理念与观念关联。上升到理性高度的观念叫“理念”。那什么是观念?观念大概有四种解释:一是佛教语。对特定对象或义理的观察思维和记忆。二是思想意识。三是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形象。四是关于某方面的认识和觉悟。

1看了观念的解释,想观念怎么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对于我这个小学语文老师来说,思维受到了一定限制,可能还需要一些时日才能想到、找到这个理性的高度在哪里,也可能怎么都找不到。专家还说:“先有意念,然后正确的意念成为观念,观念再观一观,成为理念。真有意思!那什么是意念?意念即冥想(包含显意识,潜意识),两者称呼不同,实为一体。是主体轻度入静后原神能动的自律性调控自然积淀的亚无极思维态。它“舍弃”了一切中间环节,具有“穿透力”。通称灵魂。那什么是灵魂?古希腊人说,灵是风,魂是呼吸。亲爱的老师们!我用尽了心血把|理念、观念、意念、灵魂等词的解释给你们查找到了。我读了,反复读了,只是比原来好一点。我和许多人一样,真是稀里糊涂地用了很多年“这个理念,那个理念”,接下来,很有可能还会继续跟大家一样稀里糊涂地用着“理念”说着自己也解释不清楚的诸多“理念”。二、五大理念的“简单化”表述这次课程标准用了1091字来阐述五大课程理念。五个标题五个理念,我反复读了几十遍,终于初步理解5个标题,即“五大课程理念”分别是从“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学习任务群,课程内容整合,学习方式变革,评价的导向作用”五个方面讲述的。我不知道这种理解是不是正确,因为书读几十遍的结果,悟得|的,心里还是敞亮了一点。

2标题明白了,每个标题下的详细阐释,按理说更能明白。事实上,理解这五大段解释,比标题要难多了。每一个段,我都反复读了不知道多少遍,边读边写下几点思考,还不断地查阅有关书籍,还用画思维导图的方式看能不能查到深刻理解这段话的渠道,还有向一些专家请教,一次两个小时,好多次了。越读越觉得这5条的理解怎么这么难呢?比如第一条理念“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后面的179字,既是解释这一条理念,也是告诉我们如何去落实这一条理念。这179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大概是在告诉我们要“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第二部分是告诉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也就是通过这两个内容来落实这一理念。那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是怎么的?一是目标体系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去做,”二是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要发挥出来,三是目标体系的目的要“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四是目标体系的主线由“四大语文实践活动”组成。总觉得如此分解还不是“简单化”表述。也许是因为没有教材这个实体,让理念与现实操作挂不起来钩的原因。第二个理念“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后面的“148字”中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谁读到这一句都会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是什么?”“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样的内在逻辑?”那后面的“以生活为基础,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是不是对这两个问题的解释?

3可以肯定,这些内容不是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解释,因为学生身心发展有5大规律。一是顺序性,指身心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这种方向性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做到盈科而后进,不能拔苗助长、凌节而施。二是阶段性。指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和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告诉老师,|在教学中不能一刀切,也不能一锅煮。在小学阶段学生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语文课本里要有大量的图片;而到了中学时期,学生思维主要是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主导地位,此时的课本就应以大篇幅文字为主。三是不平衡性。也就是同一方面和不同方面在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平衡,时快时慢。心理学上,把发展比较快的时期称作关键期,这就告诉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抓住关键期,适时而教,像狼孩就是因为错过了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所以回到人群中之后难以融入。关键期就要做关键期的事。四是互补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生理和生理的互补,如盲人的听力比较好;另一方面是生理和心理|的互补,如身残志坚。这样的规律告诉我们,要扬长避短、长善救失。五是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群体和群体的差异,如男女老少的区别;另一方面是个体和个体的差异,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就告诉我们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4我以“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在网上搜索,没有找到答案。只看到了高中物理教师在文中用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但文中没有说什么是“特别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逻辑是什么”。看来只能暂时将“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让学|生在任务群里实践学习”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了。对这一解释,我还无法说服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本文档共9页,下载后即可获取全部内容。
2、此文档《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心得:读懂课程理念》由用户(丹乡武阿哥)提供并上传付费之前 请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进行举报或申诉。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音节日灵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裁前须认直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欧宝真人·(中国)科技有限公司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外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直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谨慎购买。
5、本站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文档提供

发布者:丹乡武阿哥

上传时间:2023-08-17 23:07:18

认证主体:周**(个人认证)

IP归属:四川省 陈所

相关标签

文档提供

发布者:丹乡武阿哥

上传时间:2023-08-17 23:07:18

认证主体:周**(个人认证)

IP归属:四川省 陈所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