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祭祀活动介绍PPT模板

中元节祭祀活动介绍PPT模板

ID:22662456

大小:14.91 MB

页数:24页

发布时间:2023-09-24 02:30:01

中元节祭祀活动介绍PPT模板_第1页
中元节祭祀活动介绍PPT模板_第2页
中元节祭祀活动介绍PPT模板_第3页
中元节祭祀活动介绍PPT模板_第4页
中元节祭祀活动介绍PPT模板_第5页
中元节祭祀活动介绍PPT模板_第6页
中元节祭祀活动介绍PPT模板_第7页
中元节祭祀活动介绍PPT模板_第8页
中元节祭祀活动介绍PPT模板_第9页
中元节祭祀活动介绍PPT模板_第10页
资源描述: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

1中元节背景在此处输入文本内容壹中元节发展在此处输入文本内容贰民间的习俗在此处输入文本内容叁中元节祭祀在此处输入文本内容肆中元节禁忌在此处输入文本内容伍目录

2中元节的背景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第01章

3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

4节日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七月半”的诞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5“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来。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并相沿迄今。

6中元节的发展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第02章

7中元节是本土文化的产物中元节是本土文化的产物。在梁武帝时已有,至宋代定型成熟。清乾隆《普宁县志》|言:“俗谓祖考魂归,咸具神衣、酒馔以荐,虽贫无敢缺。”在20世纪20-40年代,中元节远比“七夕”、“清明”热闹,抗战胜利后,各寺庙还增加祈请佛力普渡“抗战阵亡将士”英灵。

820世纪50年代,中元节依然热闹。但后被认为是宣扬封建迷信,逐渐边缘化。传统中元节都是商办官助,20世纪50年代末,大部分的商被改造,无力承办,又无官助,自然销声匿迹。60年代中期,北海公园还办了最后一次中元节,“文革”时期,除了清明节,所有的传统节日都被取缔,中元节也没能幸免。2010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香港特别行政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民俗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9各地民间习俗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第03章

10河北山西河南泊头市、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永和县读书人于此日祭魁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于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于田间祭祀,称为“行田”。商丘县中元祀地官时,悬挂纸旗于门口,传说可以防虫。孟津县中元节放风筝。郲县七月十五日在门前画一灰圈,在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

11山东陕西江苏长岛渔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贴一纸条“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用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临潼县七月十五日烧纸祭麻姑。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称为“挂锄”。延缓农家,中元节早晨至田间,择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挂上五色纸旗,名为“田旛”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仪征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

12四川浙江江苏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嘉善县以中元节下雨为水稻丰收之兆。桐庐县民中元节晚上鸣锣撒饭于野,称之“施食”。浙东的盂兰盆会,请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结”,一边念经。吉安人中元节焚纸锭,然而禁止孕妇折纸锭。据说孕妇折的纸锭,焚化后鬼|拿不动,送到阴间也无益处。放焰口时,法师向台下掷包子、水果。

13福建广东广西闽南人七月半祭拜时,会在各水域先放流灯火,迎接到来的亡魂,帮亡魂照路,邀来同享香火,号称"水灯"。在华南地区七月十四有祭祀的传统,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香烛和纸钱祭奠先人,以示对先人的怀念。桂林地区的人多以月十四为祭祖节,节日是以七月七开始到七月十四晚上,其过程就是迎接祖先和送祖先,追祭祖先的过程。

14上海云南七宝古镇举行中元节“兰盆盛会”而闽、台摆桌祭拜普渡,又分成"公普"(又称"联普",全聚落、团体或庙境居民联合举办)与"私普"(个人或单|一家庭、机关举办),举办时供桌上也会竖立"写有中元敬语与施主姓名"的"普渡旗",并在每一项供品插上一炷香,也会在供桌下放置香皂、毛巾与盛满清水的面盆供"好兄弟"梳洗。腾越人祭祖后焚包,又用黄瓜一只,刻成船形,叫“黄瓜船”,与包一起焚化。民间相传,每年的七月十四/十五,是鬼门关大开之日。阎王会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烟食,所以七月也称为鬼月,这个月被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15湖南湖北邵阳人于农历七月十二前后“接老客”,于农历七月十五晚焚化纸包、烧香拜祖,曰“|送老客”。纸包内包有寸厚纸钱,纸包正面书祖上名讳,包好后须在背面书‘封’字。十五当晚,焚烧封包越多,火势越大,表示家族越发兴旺。麻城人每逢农历七月十五前后,必宰牲畜,接本姓之姑姑团聚过节,焚烧纸钱祭拜逝去先人。祭祀当天,先献上荤食与白酒,并“馒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本文档共24页,下载后即可获取全部内容。
2、此文档《中元节祭祀活动介绍PPT模板》由用户(知识小屋)提供并上传付费之前 请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进行举报或申诉。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音节日灵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裁前须认直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欧宝真人·(中国)科技有限公司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外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直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谨慎购买。
5、本站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文档提供

发布者:知识小屋

上传时间:2023-07-19 11:22:45

认证主体:赵**(个人认证)

IP归属:中国 安徽

相关标签

文档提供

发布者:知识小屋

上传时间:2023-07-19 11:22:45

认证主体:赵**(个人认证)

IP归属:中国 安徽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