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至长安年间唐代民族关系研究分析 历史学专业

贞观至长安年间唐代民族关系研究分析 历史学专业

ID:22639844

大小:67.00 KB

页数:26页

发布时间:2023-10-13 19:54:01

贞观至长安年间唐代民族关系研究分析   历史学专业_第1页
贞观至长安年间唐代民族关系研究分析   历史学专业_第2页
贞观至长安年间唐代民族关系研究分析   历史学专业_第3页
贞观至长安年间唐代民族关系研究分析   历史学专业_第4页
贞观至长安年间唐代民族关系研究分析   历史学专业_第5页
贞观至长安年间唐代民族关系研究分析   历史学专业_第6页
贞观至长安年间唐代民族关系研究分析   历史学专业_第7页
贞观至长安年间唐代民族关系研究分析   历史学专业_第8页
贞观至长安年间唐代民族关系研究分析   历史学专业_第9页
贞观至长安年间唐代民族关系研究分析   历史学专业_第10页
资源描述:

贞观至长安年间唐代民族关系研究摘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发展,相互促进,书写了华夏璀璨的历史篇章。在漫长的民族发展史中,唐代的民族关系问题尤为突出,无论是唐太宗被称之为“天可汗”,还是王维名句“万国衣冠拜冕旒”,这些都足以证明唐代成功的民族政策以及开放包容的民族关系。研究唐代民族问题,学习古人处理民族问题的智慧和经验,对当代意义非凡。本文将研究对象对准唐太宗贞观元年(627)至武则天长安四年(704)这七十七年间唐代西、北几个主要少数民族政权,如东/西突厥、吐蕃、吐谷浑及西域诸国,就此展开研|究。关键词:贞观;长安;唐代;民族关系AbstractChinasinceancienttimesisamulti-ethniccountry,thenationalcommondevelopment,mutualpromotion,writingChinesebrighthistory.Inthelonghistoryofnationaldevelopment,theissueofethnicrelationsintheTangDynastyisparticularlyprominent,whetherTan|gTaizongisknownasthe"GreatKhan",orWangWei'sfamous"Palaisdress,worshiptheking"theseareenoughtoprovethesuccessoftheTangDynastyandthenationalpolicyofopenandinclusiveethnicrelations.Tostudytheethnicproblems,learningtheancientethnicproblemsofwisdomandexperience,t|othecontemporarysignificance.Theresearch

1objectofthispaperonTangTaizongZhenguanthefirstyear(627)WuZetiantoChanganforfouryears(704)intheseventy-sevenyearsBetweentheTangDynastyWest,themainminorityregimeinNorthRudong,WestTujue,TuyuhunandTubo,westerncountries,e|xpandonthisresearch.Keywords:Zhenguan;Changan;Tangdynasty;EthnicRelations前言如何正确处理民族问题是古今中外诸多帝王面临的难题之一。在我国,既有南北朝“五胡乱华”各民族相互仇杀的悲剧,也有唐代开放包容,各族“合同为一家”这样的佳话。即便如今,在坚持新时期“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之下,我国仍然面临着民族矛盾,特别是少数民族分裂势力妄图危害国家主权。那么,研究古代王朝的民族政策,从文献中汲取养料对于我们当今如何处理好民族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有唐一代面临的少数民族政权层出不穷,特别是突厥、吐蕃这样的强敌一直威胁着李唐王朝的长治久安,但这些政权无不在历史的潮流之下分崩离析,最终先唐王朝一步而灭亡。我们不禁感叹这既是历史的眷顾同时更得益于统治阶级高超的驾驭能力。历史证明,只有秉持各民族相互平等、开放包容才是华夏民族的首选之道。

2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唐代民族问题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发表了诸多研究成果。无论是从宏观上总结概括唐代的民族政策还是具体到对应的民族政权来分析双方的交往历史,都为我的论文撰写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一、唐与突厥关系突厥是我|国古代北方重要的游牧民族之一,文献记载其大致活动于东至兴安岭,西达咸海,北逾贝加尔湖,南抵沙漠的广大地区[1],强盛之时臣服室韦、铁勒、契骨及西域诸国。突厥兴起于公元六世纪初,游牧于金山[2]一带并依附柔然。随着柔然的衰落和北朝的纷争不断,突厥逐渐强大起来并威胁中原,北方各势力也都积极拉拢突厥以换取其支持。据《周书》记载西魏大统八年(542)突厥从今榆林入寇,这是突厥首次进入汉家史书[1]。此后数十年间突厥在扩张中走向分裂,但无论东突厥还是西突厥都对中原的隋唐两朝产生过深远影响。唐与东突厥关系1.“渭水之盟”与|平定东突厥唐与东突厥的联系可追溯至李渊起兵时,为了换取东突厥的信任特别是避免进军关中时李渊的大本营山西被突厥人“釜底抽薪”,高祖遣刘文静聘于突厥始毕可汗并引以为援。后来李渊即位,“前后赏赐,不可胜记”。然而丰厚的赏赐以及强大的武力使得突厥人越发骄横,双方冲突随即增多。到了武德九年七月,突厥借唐政权交替之机由颉利可汗率军十余万进寇武功,随即与泾州道行军总管尉迟敬德战于泾阳,唐军虽胜绩但无力抵挡突厥主力进军长安的步伐。八月底,颉利兵锋已到达渭北,此时长安城空虚,唐军摆下疑兵之计“

3上自出玄武门,与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径诣渭水上,与颉利隔水而语,责以负约”[2]李世民亲自出马的结果是换来了突厥的罢兵,不久便与颉利可汗于渭水便桥之上杀白马以盟誓,突厥遂引兵退去。在南下攻唐的同时,突厥内部的矛盾也日趋升级。突厥内部由诸多民族组成,东突厥有奚、契丹、鞑靼、室韦、九姓铁勒、九姓回纥、三姓骨利干、四十拔塞密,西突厥“杂有都陆、弩失毕、葛逻禄、处月、处蜜、伊吾等诸种”,此外,还有咽面部、莫贺达干部、都摩支部、薛延陀部、突骑施部、姑苏部等。[3]与中原国家不同,突厥更像是一个地域广大的氏族部落联盟,而维系这个联盟最基础的要素就是武力征|服,阿史那氏是此时草原的盟主。在常年与中原政权打交道的同时,阿史那贵族并未处理好突厥各部族离心力的问题,颉利可汗的穷兵黩武以及猜忌成性在根本上难以服众。史书记载,就在颉利可汗渭水盟誓之后突厥内部的薛延陀、回纥、拔也古等部就相继反叛。颉利派突利[3]前去讨伐,但后者损失惨重轻骑逃回,颉利大怒并将其拘禁十日。这一举动加深了二人的嫌隙,同时也坚定了突利归唐的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本文档共26页,下载后即可获取全部内容。
2、此文档《贞观至长安年间唐代民族关系研究分析 历史学专业》由用户(文章天下)提供并上传付费之前 请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进行举报或申诉。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音节日灵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裁前须认直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欧宝真人·(中国)科技有限公司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外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直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谨慎购买。
5、本站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文档提供

发布者:文章天下

上传时间:2023-06-04 21:22:02

认证主体:吕**(个人认证)

IP归属:中国 北京

相关标签

文档提供

发布者:文章天下

上传时间:2023-06-04 21:22:02

认证主体:吕**(个人认证)

IP归属:中国 北京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