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病理学:传染病

本科病理学:传染病

ID:20472879

大小:13.79 MB

页数:106页

发布时间:2023-10-24 00:12:02

本科病理学:传染病_第1页
本科病理学:传染病_第2页
本科病理学:传染病_第3页
本科病理学:传染病_第4页
本科病理学:传染病_第5页
本科病理学:传染病_第6页
本科病理学:传染病_第7页
本科病理学:传染病_第8页
本科病理学:传染病_第9页
本科病理学:传染病_第10页
资源描述:

第十六章传染病

1传染病是病原微生物经一定的传播途径进入易感机体所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一组疾病,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广泛流行。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伤寒细菌性痢疾麻风性传播疾病(淋病、尖锐湿疣、梅毒、艾滋病)4123

3伤寒Typhoidfever

4430-424BC,一场瘟疫杀死三分之一的雅典人,使古代雅典的黄金时代结束;玛丽.马龙:1900-1907年,在纽约市担任厨师,导致22人感染,1人死亡;1915年,再次担任厨师,造成25人感染,1人死亡;由她引起至少10次伤寒的暴发。二|战期间,日本731部队对华细菌战,也将此细菌作为研究对象,从而造成中国人民大量伤亡。伤寒杆菌伤寒

5伤寒杆菌伤寒玛丽

6传染源:伤寒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经粪口途径即消化道传播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壮年

7胃(菌血症)被杀灭肠道胸导管血肠壁淋巴组织(致敏)潜伏期出现症状MPS巨噬细胞增生吞噬(细菌大量繁殖)血(菌血症、毒血症)(持续高热,神志淡漠)(玫瑰疹)(肝淋巴结肿大)胆囊肠道排出肠道病理表现脾(脾大)小血管肝不良个人卫生习惯伤寒杆菌污染食物、水源

8病变特点: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炎,尤以回肠末段集合淋巴小结和孤立淋巴小结、肠系膜淋巴结处最明显。

9吞噬能力增加,可吞噬巨噬细胞伤寒细胞伤寒小结伤寒特征性病变具病理诊断意义红细胞白细胞坏死细胞碎片伤寒杆菌

10

11(分四期,每期约一周)⒈髓样肿胀期⒉坏死期⒊溃疡期⒋愈合期

12髓样肿胀期第一周病灶局限在富含淋巴组织的回肠末端淋巴组织肉眼:1.肠壁充血、水肿、增厚;2.孤立和集合淋巴小结增生肿胀,灰红色、质软;3.肠内壁凹凸不平,形似脑回。㈠回肠病变

13髓样肿胀期镜下1.肠壁淋巴组织增生,内见大量伤寒细胞和“伤寒小结”伤寒细胞是吞噬摄|入淋巴细胞,浆细胞,伤寒杆菌和红细胞的大单核细胞。伤寒小结伤寒细胞聚集形成的结节状病灶。2.肠壁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3.血培养阳性

14髓样肿胀期坏死期第二周、髓样肿胀处的肠粘膜坏死。①肠壁淋巴组织发生强烈的过敏反应:②细菌内毒素作用;③伤寒小结压迫cap或血管内有血栓形成,阻塞血流,局部缺血。肉眼小灶性,表面粗糙、高低不平、灰白色、无光泽,可被胆汁染成黄色。镜下一片伊红色无结构物质。坏死边缘:髓样肿胀

15髓样肿胀期坏死期溃疡期第三周坏死肠粘膜脱落后形成溃疡的特点①溃疡呈椭圆形,长轴与肠腔长轴平行(注意|:与肠结核产生的环形溃疡的区别)②溃疡深浅不一,一般深达粘膜下层,可深达肌层及浆膜层,甚至穿孔;如侵及小动脉,可引起严重出血。

16髓样肿胀期坏死期溃疡期愈合期第四周溃疡处肉芽组织增生填平,溃疡边缘上皮再生覆盖愈合。

17其它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病变肠系膜淋巴结、肝、脾肿大、巨噬细胞增生,可有伤寒肉芽肿形成。骨髓:巨噬细胞吞噬伤寒杆菌多、时间长,细菌培养阳性率高达90%。

18其他器官病变心肌:肌纤维水肿、中毒性心肌炎肾脏:肾小管上皮水肿、免疫复合物性肾炎皮肤:玫瑰疹肌肉:蜡样变性(膈肌、腹直肌)胆囊:病变轻,但伤|寒杆菌可长期大量繁殖(慢性带菌者)

19并发症:最常见:肠出血最严重:肠穿孔支气管肺炎:小儿多见,多继发肺炎球菌或其他细菌感染所致。

20细菌性痢疾Bacillarydysentery

21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结肠假膜性炎症及浅表溃疡。病原菌:痢疾杆菌(主要是福氏和宋内)传染源:患者与带菌者传播途径:经消化道传播

22细菌性痢疾分类:按病变特征、全身变化及临床经过,可分为以下三种:急性细菌性痢疾慢性细菌性痢疾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23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卡他性炎,黏液分泌亢进;假膜性炎;假膜主要|由纤维素、坏死组织、红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组成。位于肠黏膜皱襞的顶端,成糠皮状、灰白色。“地图状”溃疡

24结肠假膜性炎,部分假膜脱落形成“地图状”溃疡急性细菌性痢疾

25假膜位于肠黏膜皱襞的顶端,成糠皮状、灰白色,并形成“地图状”溃疡。急性细菌性痢疾

26急性细菌性痢疾假膜

27急性细菌性痢疾假膜:纤维素坏死组织红细胞中性粒细胞等

28临床表现:阵发性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黏液脓血便、假膜肠出血、肠穿孔少见

29病程2个月以上新旧病灶同时存在肠壁增厚,肠腔狭窄:a.溃疡较深,边缘肠黏膜过度增生形成息肉,b.纤维组织增生|、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及瘢痕形成,c.症状:腹泻与便秘交替。慢性细菌性痢疾

302~7岁儿童多见,起病急,肠道病变轻,但全身中毒症状严重:中毒性休克或呼吸衰竭毒力较弱的福氏或宋内痢疾杆菌引起,可能与内毒素血症、特异性体质有关。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31麻风leprosy

32麻风在我国有3000多年的流行史。解放初麻风患者有50多万人,高发地区包括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青海、西藏等。

33到2000年底,全国累计登记病人48万人,治愈38万余人,现症病人减少至6000余名。99%县市患病率|控制在提出的1/10000以下。目前90%以上的县市已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的目标。

34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粘膜、周围神经和内脏器官。

35病原菌:麻风杆菌,一种抗酸分枝杆菌传染源:瘤型麻风、界限类麻风患者传染方式:长期密切接触间接接触(食具、衣物、工具等)侵入途径:破损的皮肤和粘膜

36麻风杆菌,一种抗酸分枝杆菌

37病理类型(两型、两类)1.结核型麻风2.瘤型麻风3.界限类麻风4.未定类麻风麻风杆菌侵入体内引起细胞免疫反应。是否发病、病变类型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力。

38结核型麻风感染麻|风杆菌后的细胞免疫反应强度免疫力较强免疫力较低界限类麻风瘤型麻风病理类型自愈

391.结核型麻风(tuberculoidleprosy,TL)示皮肤表面环状红斑

40麻风病皮肤及神经干病变

41神经干病变:耳大神经受累增粗

42“猿手”——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受累

43结核型麻风真皮病变:结核样肉芽肿极少干酪样坏死

442.瘤型麻风(lepromatousleprosy,LL)前臂皮肤多发性丘疹或斑疹,红色有光泽。

45“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本文档共106页,下载后即可获取全部内容。
2、此文档《本科病理学:传染病》由用户(知识改变命运)提供并上传付费之前 请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进行举报或申诉。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音节日灵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裁前须认直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欧宝真人·(中国)科技有限公司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外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直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谨慎购买。
5、本站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文档提供

发布者:知识改变命运

上传时间:1970-01-01 08:00:00

认证主体:沃**(个人认证)

IP归属:安徽 合肥

相关标签

文档提供

发布者:知识改变命运

上传时间:1970-01-01 08:00:00

认证主体:沃**(个人认证)

IP归属:安徽 合肥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