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ID:11388958

大小:349.23 KB

页数:43页

发布时间:2023-10-31 18:02:07

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推进人事制度改革_第1页
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推进人事制度改革_第2页
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推进人事制度改革_第3页
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推进人事制度改革_第4页
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推进人事制度改革_第5页
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推进人事制度改革_第6页
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推进人事制度改革_第7页
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推进人事制度改革_第8页
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推进人事制度改革_第9页
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推进人事制度改革_第10页
资源描述:

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武汉大学黄泰岩2008年7月湖南长沙

1汇报内容岗位设置管理的背景和意义岗位设置管理的主要内容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职员)工勤人员岗位绩效工资制度高校人事制度改革面临的矛盾和主要问题应考虑的几个方面

2一、岗位设置管理的背景和意义(一)背景1、从人才强国战略定位,深刻认识人才队伍的极端重要性。人才工作会议:“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才竞争:从单位内、行业内、地区内向全国性、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人才作用:是学校发展和一切事情的基础、前提、关键和保证。

3一、岗位设置|管理的背景和意义(一)背景2、从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看待高校人才建设的紧迫性。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跨越式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结构层次的多样化

4一、岗位设置管理的背景和意义(一)背景3、从国家改革大局认识和把握事业单位聘任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02]35号)《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70号)《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国人部发[2006]87号)《关于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国人部发[2007]59号)《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暂行办法》(教人[2007]4号)

5一、岗位设置管理的背景和意义(二)意义1、岗位设置管理是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第一次从国家层面规范了高等学校的岗位设置管理,提出了岗位设置的政策规定;第一次提出了通用的岗位等级,为千差万别的岗位设计了通用的等级标准,为人才成长搭建了通道;第一次阐明了岗位设置与岗位聘用的关系,为实现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创造了条件;第一次明确了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为“岗变薪变”提供了政策依据。|n一、岗位设置管理的背景和意义(二)意义2、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必须体现自身特点。改革的核心在于突出岗位绩效的激励功能。新工资制度与岗位结合在一起,是体现高校特点的制度设计。

6一、岗位设置管理的背景和意义(二)意义3、岗位设置管理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实践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聘用制的推进取得了积极进展。岗位是聘用的基础,岗位设置直接关系到聘用制度的实现,有利于高校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有利于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基本管理制度|,岗位管理要体现在人事管理的各个基本环节,成为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岗位考核、岗位培训、收入分配的基础和依据。推行聘用改革,加强岗位管理必须从规范岗位设置入手。

7二、岗位设置管理的主要内容(一)实施范围国家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成建制成人高等学校的管理、专技、工勤岗位以及在岗人员都属于实施范围。高校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企业举办的各类高等教育机构不列入此范围。

8二、岗位设置管理的主要内容(二)结构比例1、各类岗位比例要求:专业技术岗位一般不低于学校岗位总量的70%,其中教师岗位一般不低于学校岗位|总量的55%。管理岗位一般不超过学校岗位总量的20%。对工勤技能岗位比例只做出原则性规定,要“按照后勤社会化的改革方向,逐步减少工勤技能岗位的比例。”

9层次高级中级初级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七级八级九级十级十一级十二级十三级比例1:3:62:4:43:4:35:52、专业技术岗位:二、岗位设置管理的主要内容

102、管理岗位(职员):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七级八级九级十级行政级别正部副部正厅副厅正处副处正科副科科员办事员层次技术工普通工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技术等级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控制比例5%20%75%3、工勤岗位:二、岗位设置管理的主要内容

11二、岗位设置管理的主要内容(二)基本条件1、通用条件:采用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的提法。2、管理岗位:参照《党章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3、专业技术岗位:按照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有关规定执行。4、工勤技能岗位:参考《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考核暂行办法》制定。

12三、专业技术人员(一)以聘任制为中心的设岗原则1、按需设岗与优化高效。2、保证发展重点,兼顾一般教学科研。3、稳定控制高级职务,适当偏重发|展重点。4、根据学科的发展和学校目标规划进行动态调整,稳妥过渡,逐步到位。同时留有余地,保证学科发展和优秀人才引进的需要。

13三、专业技术人员(二)武汉大学设岗原则和主要内容1、设岗原则(1)岗位设置与创建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相适应(2)岗位设置与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相衔接(3)岗位设置向重点学科、传统优势学科以及前沿交叉学科倾斜(4)学校实行总量及结构比例控制,学院实行固定与流动岗位相结合(5)岗位设置将立足于各类人员现状,同时着眼于人才队伍的长远发展

14三、专业技术人员2、三类人员结构比例|:专技人员岗位70%,其中,教师岗位50%,其它专技岗位20%管理人员岗位18%工勤人员岗位10%机动岗位2%

15三、专业技术人员3、岗位调节(1)学历调节博士学位教师比例大于30%的,高级职务岗位可增加5%博士学位教师比例大于50%的,高级职务岗位可增加10%(2)学科调节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文科科研基地、人才培养基地等,根据学科队伍情况增加高级职务岗位1-2个(3)项目调节设立少量研究项目浮动岗位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理工医科纵向500万元或横向1000万元以上、人文社|会学科纵向50万元或横向100万元以上的课题组可申请设立自筹经费浮动岗位,可聘任项目教授(研究员)1-2个,副教授(副研究员)1-3个,项目启动后,上岗人员工资待遇在项目经费中兑现,项目结题后,聘任自动终止,相应待遇自动取消

16三、专业技术人员4、首次岗位聘任条件举例:任职年限+学术业绩岗位类别比例任职年限基本聘任条件选项条件一级教授一级按国家文件执行二级教授二级10%12年以上在国内外本学科领域具有公认的学术成就和声望,为本学科学术带头人,教学科研成果突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本文档共43页,下载后即可获取全部内容。
2、此文档《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由用户(巴士用户.)提供并上传付费之前 请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进行举报或申诉。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音节日灵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裁前须认直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欧宝真人·(中国)科技有限公司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外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直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谨慎购买。
5、本站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文档提供

发布者:巴士用户.

上传时间:1970-01-01 08:00:00

认证主体:张**(个人认证)

IP归属:重庆 重庆市

相关标签

文档提供

发布者:巴士用户.

上传时间:1970-01-01 08:00:00

认证主体:张**(个人认证)

IP归属:重庆 重庆市

相关标签